战利品中有不少衣裳,好的变现,差的卖破烂。两边分下来剩下中不溜秋的更没有多少,分下去给军士替换的更少。

祝明月:“是你们准备料子只代工,还是我全包了,一起结账?”

元德寿:“我们有不少布帛。”

祝明月:“行!”吩咐道:“请徐掌柜、祝三管事进来。”

徐达胜没想到还能再捞到一笔“意外之财”,不过军方的生意,没有祝明月点头,他也不敢接。

右屯卫有钱又有布,自然不会小气。

恒荣祥和右武卫做老了生意,全包怎么算,代工又怎么算,自有一套成熟的计价办法。

徐达胜祝三齐不会针织女红,但不妨碍他们知道一匹布料能做几套衣裳鞋袜。

徐达胜“贴心”道:“元长史,你的都是好料子,拿来纳鞋底浪费。不如我找些鞋底料子,你把布折给我。”

元德寿并非不通人情世故,徐达胜提出的建议能让右屯卫省一点布料支出,虽少但显得人真上心。

不然私底下换了,他们还能把每层鞋底拆开来看?

对大部分人而言,纳鞋底用的绸缎还是碎布,没有区别。

元德寿:“成,需要多久?”

祝三齐大部分时候都在派收手工活,按照过往的惯例给出一个结果。“一个月。”

比之前的工期是长了些,但这不是秋收将至,也快到恒荣祥的旺季,备货才是主要的。

祝三齐:“每旬交货一千至一千五百套,余者最后一次交清。”

若是加钱,他们也可以赶工,缩短工期。

元德寿抿紧嘴不说话了,恒荣祥代工只需要一个月,少府拖了他们几十个月,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尽。

终于知道以前受得都是什么鸟气。

元德寿初次试水,还不知道恒荣祥有个加钱赶工的选项。咬牙道:“行。”

祝明月见双方说定,“拟契吧!”

和右武卫的生意可以口头约定,因为双方合作过数次,彼此认可信用,加之有段晓棠居中调和。

右屯卫退一步,哪怕只是一张没有实际约束力的契约,但祝明月态度要摆出来。

元德寿发挥一个官场老油条的基本素质,“契约上不写衣裳鞋袜,写……”

他们做的事到底游走在灰色地带,民不举官不究,但落实到纸面上,终究是个把柄。

徐达胜猜到他的顾虑,解释道:“长史不必忧心,我们恒荣祥卖毛线制品,主业是做毛衣毛裤毛袜和毛线鞋子的。”

元德寿迟疑一瞬,徐达胜补充道:“从来没有拿这些东西当军需的。”写明了也没事。

因为是新事物,价格高昂,一套全包下来,能换好几年的衣裳。

徐达胜多年商场经验,不肯在契约上留漏洞。特意注明是经由元德寿提供的材料制作,否则那天“反咬一口”,让他交出五千套毛线制品,不得亏死。

他送布就做布衣布鞋,要是送来的毛线,就做毛衣毛袜,交接的单子上会落实。

实物与契约一对照,就知道是玩的文字游戏。

河东贤良们寻一个良辰吉日在长安相聚,哪怕彼此间有一些微小的矛盾,但同在他乡,便是亲人。

聚会的地点选在声名在外的春风得意楼,既是同乡小聚,亦是为将返乡的友人提前饯行。

本来去曲江池上租一艘画舫游水也是不错的选择,但南衙诸卫在曲江池里下饺子,那日在水边遇上吴越等人,听闻他们要去吏部领任命后神秘莫测的表情……往事不堪回首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