魅力书屋 > 穿越小说 > 晋末长剑 > 第二百零五章 过河拆桥
第二天一大早,众人吃罢早饭后,还不能离开,因为邵勋召集他们谈了谈军镇的事情。

军镇是北朝特色。

即在边疆或内地要冲之处设置驻军,员额不等。

军镇理论上由朝廷补贴部分粮饷,实际很难落实,大部分靠镇将组织镇兵开荒屯田,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。

镇兵家属住在军镇旁边,有自家的田地,自己种地养活自己,收入与军镇无关,全归自己。

但这也只是理论上,实际上呢?军镇缺粮了,总不能看着自家父兄、丈夫、儿子饿死吧?所以这是一笔糊涂账,只能说在不缺粮的情况下,镇兵家属自收自支,自己养活自己,镇兵本人吃屯田、放牧收获的粮食肉奶,朝廷偶尔会给一些钱帛赏赐。

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唐代。

以河湟地区为例,有临洮军、河源军、积石军、莫门军、安人军等约二十个军镇(含军城和守捉城)。

其中最大的便是河源军,有一万三千步骑。

这些军镇的镇兵早期是从中原征调府兵轮戍,后来发现太麻烦,府兵也烦不胜烦,经济压力很大,于是兵募、长征健儿开始出现了。

朝廷抓住每一次机会征发内地丁男去边疆,比如有一年青州大水,就招募流民精壮去陇右乃至西域为兵。

其家人情愿跟随者,发给田地。

唐朝移民西域的人,多半是此类,正经民户并不多。《缚戎人》的主角就是年少时随父亲一起出镇安西,在那生活的。

其实这又回到北魏军镇特色了,即士兵聚集在军城内,其家人如果跟来了,在军城旁划分私人土地,自食其力,如果没跟来,单身汉士兵在当地娶妻生子。

军镇由于地理、位置原因,会慢慢变成繁华之地,同时在长期交往中,驱使、附庸、同化一部分部落,名将白孝德小时候就喜欢在唐军镇城旁玩耍,大了以后,参加平叛,阵斩安史叛军骁将刘龙仙,最后进位昌化郡王、太子少傅。

大晋朝目前也有军镇,都是邵勋搞出来的——

侍中羊曼在墙上挂起了地图,道:“河北有上白、陆泽、武强、易京等十余军镇,多为神龟年间所设,彼时乃权宜之计。今已裁撤三镇。”

“鲁口镇将苏丘拥兵不发,已被攻灭,其民划归郡县,鲁口罢镇。”

鲁口镇主要是乌桓人,后来吸纳了一部分匈奴残部以及汉民,鼎盛时拥有三四千户。

河北叛乱时,镇将苏丘与河北士族勾勾搭搭,不清不楚,虽未叛乱,但居心叵测。

最后被清算,苏氏一族杀的杀、贬为奴婢的贬为奴婢,其数千家镇民被分散到周边诸郡,编户齐民。

“怀荒镇将苏忠义兵败,部民死伤、逃散略尽,亦罢。”

“卢龙镇将段文鸯徙至旋鸿池,镇罢。”

怀荒镇将苏忠义是吃了败仗,损失惨重,最后没剩下多少人,其本部已迁至代国。

但怀荒、卢龙与鲁口不同,前者是边地,后者是腹地的水陆要冲。

鲁口镇可设可不设,但怀荒镇、卢龙镇多半是要重设的,但怎么个设法,却很讲究。

“大王之意,乃冀、兖、司、豫、徐、青六州尽量不设军镇,幽、并、雍、秦等地可设军镇。”

“先前军镇多为招抚所设,乃权宜之计,今宜罢遣。镇将愿迁徙者迁徙,不愿迁徙者须得逐步罢遣,编户齐民。”

“新设军镇多有必要,不宜裁并,可容后再议。”

说完,羊曼坐了回去。

邵勋站起身,扫了一眼众人,道:“可各抒己见。”

“大王,仆以为开国之后,再行此事为妙。”张宾建议道。

“孟孙何出此言?”邵勋问道。

“开国称制,便定下了君臣名分。”张宾说道:“如此,罢镇时其若反,则为乱臣贼子,易定也。”

邵勋唔了一声,旋又问道:“昔年赵郡有卢水胡一支三千余户,如今怎样了?”

众人看向大将军府右军司裴邵。

裴邵捋了捋胡须,一副云(装)淡(逼)风(欠)轻(揍)的模样,笑道:“去年德胜乡牛羊疫病,死伤无数。郡、县下发粟麦赈济,彼时自乡长沮渠崇以下乡佐、里正、保长数十人,皆至县中领取赈济粮。县令一一询问,诸里正问得最详,诸事无所不包,最后直接给里正下令,着其回去后便清淤沟渠,多辟田土,县中发放种子、农具。”

说完,他停顿了一下,笑而不语。

邵勋脸色不豫。

裴邵触碰到他的目光,尴尬地笑了笑,赶忙继续说道:“乡长沮渠崇并未阻止,诸里正、保长见得官府威仪,愈发轻视乡长,如此则渐渐归心矣。”

当年去北地、安定招募的卢水胡一共三四千户,多安置在赵郡中丘一带,征集编为一乡,曰德胜乡。
这其实是一个试点,即如何对不打散的部落编户齐民的试点。

首领沮渠崇为乡长,本人在义从军内任副督。

其下氏族头人为里正,部落勇士为保长,层层分划。

乡长之下有乡佐(朝廷指派)协助其处理乡中事务,至今已十余年。

邵勋去过一次德胜乡,当时还是“陈公”,当场发放赏赐时,自乡长以下齐齐拜倒于地,随行官员一一唱名。

这其实就是一次打样。

魏晋及以前,朝廷发放赏赐,一般也就给到部落首领,接下来由首领自行分配。

基本不插手部落内部事务,比如曹魏时分匈奴为五部,各部也就派一个官员监视,部落处于自治状态,这就没有编户齐民。

不编户齐民,同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。

另者,不编户齐民也容易叛乱,因为民众皆为酋长私人,他们对外界一无所知,愚昧无比,酋长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
酋长撒个谎,说朝廷要杀光我们,大家一起造反吧,大部分人还真就信了,不信的也被裹挟了。等真正造了反,就没有退路了,只能跟在酋长身后一条道走到黑。

沮渠崇这三千多户是被清查了户口的,虽然整体安置在一处,并未打散,但内部划分得很细,朝廷官员经常去刷存在感。

邵勋那次发放赏赐,让部落底层那些愚昧无知的牧人知道了他的存在。

官员一一唱名,领取赏赐,低到里正、保长,个个恭恭敬敬。

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在他们心中树立朝廷的权威。

此番牛羊疫病,郡县赈灾,其实是一回事。

听闻现在还开始插手德胜乡刑狱之事,这是进一步强化朝廷权威了。

部落酋长第一次没顶住压力,退让之后,就意味着你的权威已经受损,权力受到了侵蚀。

时间久了后,下面的氏族头人会愈发重视朝廷的权威,会愈发认识到他们与酋长之间的隶属关系已不再是氏族头人——部落首领,而是里正——乡长,而后者是朝廷任命的。

如此一来,这个部落就慢慢趋于解体状态,同化进程会大大加速。

后汉、曹魏、司马晋只内迁部落就完事了,有事时用人家,没事时恨不得当人家不存在,眼不见为净。

这样靠自然同化,实在太慢了,甚至会被中断。

如此怠政,于是把一个大雷交到了邵勋手里,眼见着拖不下去,要爆炸了。

还好邵勋有南北朝、隋唐总结出来的同化手段,甚至于更进一步——人家很多有意无意的同化手段,并未上升到理论,邵勋则非常了解其本质,故不是机械地学习,能更有效率。

“德胜乡之事,似可推广至军镇。”在裴邵说完后,邵勋道:“镇将之下,有长史、司马等职官,以往皆由镇将上署,朝廷顺水推舟,核准授印。今可考察后再授官,让镇将以下诸官知晓不是什么事都可由镇将一言而决的。”

“今岁陆泽镇派四千骑出征,还算卖力。遴选几个有功之人,由大将军府、护夷长史府联合派员考功,授予职官,调走升迁,让那些贵人们知道不是只有镇将这一条路子可走。”

“武强镇打仗不是很卖力。呼延简不是想让他侄子当长史吗?不许。让诸酋豪知道镇将也不是什么事都办得成的,上头还有个朝廷呢。朝廷说不行,那就不行,朝廷说行,那才行。”

“这些事在开国前先做起,为开国后逐步裁撤内地军镇打好基础。”邵勋说道:“传令冀州、幽州、并州,监视河北诸军镇,一有变乱,立刻报来。能不杀人,尽量不要杀人,但若不服,敢反,那就不要留情,府兵正缺部曲呢。”

“是。”众人齐声应道。

当年为了快速收取冀州、幽州而行的权宜之计,现在要慢慢改变了。

这些胡汉镇将如果现在叛乱,朝廷应付起来却从容太多了,盖因匈奴已经被灭,无法再自并州东行,援应叛乱的镇将。

这叫过河拆桥吗?好像是,但也不全是。

梁王终究是厚道的。

你若听话,家族富贵不成问题,这条退路一直存在着。

苏恕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虽然他的乌桓部落基本没了,但高官厚禄享受着,还有汴梁宅邸赐下,富贵无忧。

如何选择,全看镇将们自己了。

谈完这些,一直到正午时分,邵勋才离开了自宅,在亲兵的簇拥下,往宫城而去。

(本章完)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